六大國有銀行近日集體下架五年期大額存單。記者查詢工、農、中、建、交、郵儲六大行官網及App發現,五年期大額存單已集體“消失”,僅剩的三年期產品利率普遍降到1.5%至1.75%,且額度緊張。與此同時,部分中小銀行也開始調整甚至直接取消三年期、五年期普通定期存款產品。
長期存款產品“退潮”趨勢正在銀行業蔓延。首家公開宣布取消五年期定存的是土右旗蒙銀村鎮銀行。該行在11月初發布公告稱,自2025年11月5日起,取消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民營銀行調整更為積極,目前已有梅州客商銀行、網商銀行等至少7家銀行下架五年期定期存款。
這一系列變動背后,是銀行業普遍面臨的凈息差壓力。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11月14日公布的2025年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主要監管指標數據,民營銀行凈息差環比下降0.08個百分點,行業整體面臨相似挑戰。
業內人士指出,長期存款產品的調整并非偶然,而是銀行業應對當前經濟環境的必然選擇。一方面,貸款利率持續下行,銀行資產端收益不斷收窄;另一方面,存款競爭激烈,負債成本居高不下。這種“兩頭擠壓”的狀況導致銀行凈息差持續承壓,不得不對長期高息存款產品“動刀”。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表示,此次調整背后,是銀行業凈息差收窄壓力的體現,中小銀行尤為突出。從深層邏輯看,中小銀行在攬儲能力和品牌信任度上通常弱于大型銀行,此前依賴高息長期存款吸引客戶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因此減少長期限高成本存款、優化負債結構成為必然選擇。
面對長期存款選項的減少和利率下降,儲戶們不得不調整自己的資金配置策略?!?025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傾向“更多儲蓄”的儲戶占比62.3%,較上一季度下降1.5個百分點。這顯示出低利率的大背景下,更多人開始考慮減少儲蓄。
業內人士預計,從產品演變趨勢看,長期存款不會完全消失,但會呈現差異化供給特征。一位城商行人士表示:“國有大行可能仍然會保留5年期定期存款作為服務工具,但利率可能會持續倒掛;中小銀行則會更多轉向1年至3年期產品,或通過新客專享、限額發售等方式控制規模?!边@意味著,儲戶想要高息存款的難度會越來越大,可能需要轉向理財、債券等其他產品。
薛洪言預計,鑒于銀行業凈息差下行的壓力仍將持續,且存款利率市場化定價機制將持續推進,未來將有更多銀行通過縮短存款期限、下調利率來平衡資產端與負債端的收益,后續大概率也會有更多銀行跟進調整長期限存款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