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有個中國陶瓷博物館,各地游客紛紛來此參觀打卡。在博物館“C位”,有一件元代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溫潤大氣,讓人流連忘返。這件展品穿越歲月,講述著中西交流的故事,來自波斯的蘇麻離青與中國的高嶺土擁抱,煅燒出精美的元青花,成就了藝術巔峰。
千百年來,景德鎮因瓷而生、因瓷而名、因瓷而興,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開放包容成為獨特的城市氣質。
今天的景德鎮,國際范兒更為濃厚。前不久,2025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上,56個國家170多家境外采購商、1200多家國內外企業參展,貿易成交額突破108億元,創歷年新高。同期舉行的“世界市長對話·景德鎮暨2025景德鎮論壇”迎來意大利、韓國、土耳其、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市長、城市代表及國內外文化界、商界代表等350余位嘉賓,以瓷為媒,共繪文明繁榮新圖景。
開放包容,瓷都氣質
“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歷史上,景德鎮的興盛源于海納百川的胸懷。如今,千年瓷都正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景德鎮已與72個國家180多個城市建立友好聯系,吸引了50多個國家的藝術家常駐創作,“洋景漂”現象成為文明交融的生動注腳。
三寶國際陶藝村,“遇見手藝人”的國際手作市集正在舉行。不少“洋景漂”在此展賣自己的作品,來自西班牙巴塞羅那的歐蘭(Olga Cuxart)就是其中一位。2010年,她來到景德鎮陶瓷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熱愛陶瓷的都知道景德鎮,這里的城市和生態環境特別好,藝術氛圍很濃,有很多外國人。”她拿起一件瓷器告訴記者,“這是我畫的,融入了中國元素和西班牙風情。在景德鎮,陶瓷產業鏈條很完整,當地人對我們也很友善。我開了工作室,作品比原來更好了!”像歐蘭一樣追夢的“洋景漂”有5000多人,他們帶著新的創意、新的技藝、新的靈感,夢想在東方的土地生根發芽。
三寶村地處珠山區,是“洋景漂”的主要聚集地。珠山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銳告訴記者,當地千方百計為“洋景漂”提供暖心服務。他們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推行“社區網格化管理+社群自治”雙網融合機制,“網格筑基、自治提效”,實現了治理效能倍增。一方面以402個基礎網格為治理單元,配備“網格長+專職網格員+兼職網格員”等網格力量千余人,實現責任到格、服務到戶;另一方面激活社群自治活力,推行“坐診+出診”服務模式,承諾8分鐘響應群眾訴求,形成“網格發現、自治跟進、聯動化解”的治理閉環。
當法國塞納河畔的靈感,邂逅中國昌江水岸的千年窯火,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在國際陶瓷博覽會現場,記者看到一家名為“瓷都禮物”的展位人氣很旺。“沒想到這么火爆!”景德鎮設席陶瓷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余志超告訴記者,這是公司第一次參展,他們邀請了國外設計師,用國際化審美演繹中國文化符號,并注冊了“瓷都禮物”商標。他指著一件借鑒法國審美風格設計、名為“駿彩”的展品說,“以前是產品低價出海,現在是品牌創新出海,我想讓大家看到景德鎮瓷器不一樣的可能”。
自信出海,瓷都品質
引進來,更要走出去。昔日,景德鎮瓷器曾為中國出口創匯,今天,景德鎮出海涌動著創新創造創意。
產品出海更出新。景德鎮市辰天陶瓷有限公司的展廳里,一款頭戴皇冠、表情傲嬌的Molly陶瓷玩偶讓人眼前一亮。這是景德鎮陶瓷與全球知名潮玩品牌泡泡瑪特的聯名之作,它融合了非遺扒花工藝,粉白配色,還有一份瓷制“身份證”,全球限定發售價格14999元,受海外玩家熱捧,目前已“升值”到12萬元以上。
與景德鎮牽手的不止泡泡瑪特,知名動漫IP“凱蒂貓”(Hello Kitty)與辰天共同推出萌趣藍粉茶壺套裝等,備受年輕人喜愛。來自海外的IP與青花、玲瓏、琺瑯彩等傳統陶瓷工藝融合,讓國潮出海活力四射。該公司董事長高劍偉是一位“80后”,他告訴記者,公司成立于2014年,創業之初非常艱難,后來逐漸調整到生產定制瓷,通過科學倒排工期、工藝精益求精,贏得了客戶信任。去年,銷售額6000多萬元,同比增長30%,其中,出口訂單占比30%。
品牌出海更出眾。出海會遭遇風浪,抱團是更好的選擇。2023年以來,景德鎮陶瓷官方旗艦店在海外陸續落地,逐步實現從“產品出海”向“品牌出海”乃至“文化出海”的躍升,銷售數據也一路攀升:2023年,銷售額7000萬元;2024年,銷售額1.4億元;今年前10月實現銷售額1.82億元。
“我們不是陶瓷產業的競爭者,而是整合者,為景德鎮陶瓷企業搭建海外銷售平臺,破解海外消費者不了解景德鎮陶瓷、怕買到假貨的痛點,讓他們欣賞來自千年瓷都的陶瓷文化。”國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景德鎮陶瓷官方旗艦店董事長余笑兵說,官方旗艦店集合各家符合“景德鎮制”標準的商品,有上千個SKU(庫存量單位),線上線下同步發力,擦亮了區域品牌。如今,景德鎮陶瓷官方旗艦店相繼在迪拜、伊斯坦布爾開業,結合當地的文化元素推出新品,受到消費者歡迎。除了銷售陶瓷,他們還積極與國外各大院校共同設立“陶瓷+茶文化推廣體驗中心”。
文化出海更出彩。202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景德鎮考察調研時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古至今從未斷流,陶瓷是中華瑰寶,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名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景德鎮積極搭建交流平臺,向世界遞上這張越擦越亮的金名片。
景德鎮市文旅局局長盛璟晶說,近年來,景德鎮“走出去、請進來”的力度、密度在加大,我們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共建城市、全球創意城市網絡等合作,發起成立絲綢之路旅游城市聯盟、國際瓷器研究聯盟、國際陶瓷教育聯盟,“絲路瓷行”走進歐亞多國,“唐英瓷坊”海外陶瓷文化體驗中心落地中東、歐洲……文化出海更出彩。
文明使者,瓷都特質
當前,世界經濟格局深刻變化,全球發展挑戰與機遇并存。文明維度的相通,成為各國務實合作的根基。近年來,景德鎮不斷擴大開放,建好對外文化交流新平臺。
金秋十月,在“世界市長對話·景德鎮暨2025景德鎮論壇”上,中外嘉賓交流互鑒,共話發展。一個細節是,當不同的語言共同發出“景德鎮”這個語音,“瓷耀千年 融通四海”的歷史再次被激活。
來自世界各地的嘉賓聚焦“文旅呈美”“開放促榮”“文明相傳”等議題,分享創新實踐,為推動文明交流互鑒貢獻智慧。“當今世界格局復雜多元,藝術成為少數能夠跨越隔閡、凝聚共識的通用語言。”吉爾吉斯斯坦奧什市議會副議長努爾巴耶夫·尼亞茲別克說,景德鎮是精通這種“語言”的城市,始終敞開文化交流之門,推動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尊重與友誼。
今年,景德鎮陶瓷大學迎來了建校115周年。這所百年學府是全國唯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大學,這里是陶瓷人才的搖籃,也是陶瓷產業創新的策源地,更是陶瓷文化交流的舞臺。走進陶瓷大學,各種雕塑、展覽讓這里氣質出眾,科技創新、藝術創造在這里交融;走出陶瓷大學,很多學生在陶溪川等市集擺攤,以創意贏得市場。
上世紀50年代以來,景德鎮陶瓷大學已吸引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余名留學生。在這里,來自世界藝術家的展覽、實訓、交流分享日新月異,一所大學與一座城互動共生。
該校原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呂品昌告訴記者:“我們的辦學宗旨就是服務國家戰略,為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貢獻力量。通過科藝結合、藝工商融合,新材料、新工藝形成了新的生產力、新的表現力!”2021年、2023年,景德鎮陶瓷大學攜手景德鎮市人民政府、中國對外文化集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陶藝學會聯合主辦兩年一屆的“景德鎮國際陶瓷藝術雙年展”,填補了我國陶瓷國際性品牌學術大展的空白。該校還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申報并獲批2026年第52屆國際陶藝大會主辦權,致力在全球化語境中推動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
瓷,是世界交流的語言。采訪中,記者發現,新瓷人擔起新使命,以新形象展示中國風采。“海歸”黃雅儒出生于制瓷世家,她在加拿大留學期間,常給同學們講述家鄉的故事。回國后,她在做好家族企業景德鎮北廠陶瓷有限公司管理的同時,組織了多項國際文化研討交流活動。她拜訪各陶瓷企業和作坊,在自己的視頻號上用英語介紹家鄉,成為“景德鎮文旅推介官”。這位“90后”充滿自信地說:“在景德鎮,懂技藝的工匠很多,但對外講好陶瓷故事的人不多。我要做那個用外語講中國故事的人!”
小城不小!抓住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建設機遇,千年瓷都青春綻放,以瓷會友與世界對話,擴大開放,加速出海,為陶瓷文化加入新時代配方,讓千年不息的窯火燒制出“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東方答案。
(經濟日報調研組成員:王 晉 張 雙 劉 興 史夢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