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農業農村部正實施奮戰60天抗秋汛搶麥播促壯苗行動。此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統籌做好種子、化肥等農資保供穩價。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前三季度農業生產形勢良好,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拉動經濟增長0.3個百分點。具體看,畜牧業生產穩定發展,前三季度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7312萬噸,同比增長3.8%,生豬存欄出欄繼續增長。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裕,價格平穩運行,前三季度全國農產品生產者價格同比下降3.6%。整體情況正如國務院常務會議所指出的,“全年糧食有望再獲豐收,菜籃子產品供應充足”。
在上述背景下,全力抓好冬季農業生產,既要唱好傳統的農業四季歌,又要譜好冬季農業開發新曲。隨著各地陸續入冬,北方尤其是東北地區,露天農事活動大幅減少。傳統觀點認為,冬季是農閑時節,但如今“冬閑不閑”,冬季農業亦大有可為:秋冬種是糧油生產的重要一季;小麥、油菜、果樹、茶園冬季管理都必不可少;設施農業、畜牧業、漁業、食用菌產業等依然紅火;冬季也是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的時機。可以說,冬季農業生產,既事關糧食安全,又關系農民收入,不可松懈。
秋冬種直接關系糧油生產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秋冬季糧油播種面積占全年四分之一,其中主要口糧冬小麥、主要油料冬油菜的播種面積和產量都占到全年小麥油菜的90%以上。要奪取明年農業豐收,就必須從今年秋冬季開始抓好。
今年秋冬種生產形勢復雜,既有技術支撐有力、社會化服務完善、用種安全保障等有利條件,又有穩定種植收益、應對復雜氣候等方面的困難。9月中下旬以來,全國多地遭遇連陰雨,給秋糧收獲和推進秋冬種帶來挑戰。各地克服困難,千方百計穩定播種面積、提高播種質量,目前全國冬小麥播種已超九成。秋冬種時節是用種、用肥、用藥的高峰期。各地要做好農資調劑調運,加大農資打假力度,杜絕假劣種子、化肥、農藥下地。
眼下是品種結構調整優化的好時機。要根據地方資源特色、產業結構和農民需求,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積極發展優質品種,做強后端加工和營銷。北方地區還可利用時機加力開展平原澇區系統治理,推進灌區建設改造,推進農業節水增效;加快補上防洪工程等短板,確保水利工程建設質量。南方地區冬季光溫水資源豐富,增產增收潛力很大。要鼓勵引導農民開發冬閑田,擴大適銷對路作物種植,提高復種指數。
要多措并舉穩定“菜籃子”產品生產。再有一個多月就是元旦,“菜籃子”產品進入消費旺季。“菜籃子”產品供應的難點在冬季,在北方,在大中城市。加強供求信息和市場價格監測預警,搞好產銷銜接生產儲運,保障鮮活農產品供應。加強北方大中城市周邊設施蔬菜生產,加強南菜北運基地建設,合理安排品種結構和上市檔期,確保均衡供應,提高冬季蔬菜供給能力。針對冬季易發的雨雪冰凍等災害天氣,加強指導服務,適時采摘收獲上市,確保市場供應不脫銷、不斷檔。
季節往復,農時不停。要立足資源稟賦,踐行大食物觀,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農業多重價值,促進食品保障功能堅實穩固、生態涵養功能加快轉化、休閑體驗功能高端拓展,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做精做優鄉村休閑旅游,做活做新農村電商,把農業建成現代化的大產業。(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