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高鐵制造基地看動車組裝配,進食品工廠了解螺螄粉制作,去造船廠見證萬噸巨輪誕生……近幾年,工廠游頻繁出圈,過去“閑人免進”“謝絕參觀”的生產線,紛紛變身成為熱門打卡地。
作為一種新興旅游項目,工業旅游對傳統的觀光度假形成了補充,豐富了文旅市場產品結構,兼具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對企業而言,開放工廠,為塑造品牌形象、吸引目標客戶打開了新思路,可以說是低成本做營銷、變看點為賣點;對游客來說,現代化的工業生產場景,呈現的是高質量科普教育內容,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科學素養。
我國是工業門類最齊全、配套最完整的國家,發展工業旅游,大有富礦可挖。不過,廠區變景區,并非只是簡單開門迎客,相關旅游產品開發涉及景區規劃、工業生產等多個方面。挖好這座富礦,要答好游覽體驗與生產安全兩道題。
當前,人們更追求品質旅游,更青睞深度互動與個性化服務。提升游覽體驗,掀開工廠的“神秘面紗”只是第一步。廠區要形成持續吸引力,旅游形式還可更豐富,配套還可更完善,內容還可更有趣。比如,圍繞食、住、游、購、娛、學,整合資源,拓展旅游項目和活動,完善綜合服務,形成可持續的商業閉環。通過沉浸式互動體驗等方式,將企業的發展故事融入產品設計中,與游客建立起獨特的情感連接,打造核心吸引力。
開放是體驗的前提,安全是開放的底線。工廠本是協作嚴密的內部生產場所,游客的進入使得原有生產秩序直面外部影響。如何既保證生產線正常運轉,又讓游客不虛此行,考驗著企業系統運營能力。在規劃游覽路線時,應界定亮點、風險點等點位,明確好互動體驗區、科普講解區、禁入區等區域劃分,建立起全流程責任監管體系,消除生產環節的安全隱患,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同時,在展現技術實力與守好核心機密之間,找到平衡點。比如,對涉及核心工藝的生產環節,以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等手段呈現,既可隱去關鍵細節,又增加了趣味性。
兼顧創新與發展、體驗與安全,讓工廠迎得進游客,更留得住游客,工業旅游潛力將持續釋放,為文旅消費再添一把火。(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余 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