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習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內容。“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確保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這為新征程上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
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內涵豐富、目標多元,不僅涵蓋宏觀經濟政策體系,還涵蓋地方政府經濟治理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以及從根本上改善宏觀政策效果的改革舉措。這一體系的構建,既得益于我國穩固雄厚的物質基礎,更植根于獨特的體制優勢、科學的方法論和長期的實踐經驗積累。其中,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提供重要保障,使得我國能夠構建更為立體、豐富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有效集中宏觀經濟政策、其他經濟政策以及非經濟性政策的調控力量,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堅持系統觀念和抓主要矛盾的科學方法,有助于宏觀經濟治理準確錨定核心目標;兼顧多重目標和統籌多項政策的長期實踐,有助于宏觀經濟治理扎實落地。
宏觀經濟治理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從中長期視角來看,實現“十五五”發展目標,要求未來5年年均增速達到4.5%至5%,這迫切需要宏觀經濟治理強力支撐。從國際視角來看,這是在大國博弈中占據主動地位的需要。長期以來,我國宏觀經濟治理基于使用穩定政策、增長政策和結構政策同時調節總需求和總供給,具有豐富的經驗,能夠更好統籌總需求和總供給,系統性應對各類沖擊,更好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經濟運行規律。
宏觀經濟治理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要求加強全局統籌和頂層設計,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在多項任務中實現協同發力,深刻體現了系統觀念這一基礎性思想方法,也彰顯了對新時代做好經濟工作規律性認識的深化和對發展現實的精準把握。
面向未來,要按照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的部署,以提升宏觀經濟治理效能為抓手,堅持目標導向,不斷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系。具體而言,通過宏觀政策“三策合一”,把穩定、增長、結構三大類政策納入統一框架,更好提升政策效率;圍繞實施國家發展規劃、重大戰略,促進財政、貨幣、產業、價格、就業等政策協同發力,優化各類增量資源配置和存量結構調整;把經濟政策和非經濟性政策統一納入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由此,宏觀經濟治理體系越完善,宏觀經濟政策邊界越清晰,越能做到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更好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持久動力。
(作者陳彥斌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