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文
近日,A股市場出現震蕩,大量資金選擇借道股票型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逆勢入場、積極加倉。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11月14日至21日,全市場ETF凈流入規模突破1000億元。筆者認為,資金借道ETF逆勢加倉釋放了三個積極信號。
第一,機構對A股市場信心堅定,耐心資本提供穩定支撐。
在市場回調的過程中,ETF的巨額凈流入為市場提供了寶貴的流動性支撐,代表了耐心資本對市場中長期價值的看好。短期下跌并未動搖市場信心根基,反而被耐心資本視為是以更低價格、更多元渠道、更便捷方式買入優質資產的戰略機遇。
不少機構也表達了對A股后續行情的積極預期。中金公司研究部國內策略首席分析師李求索預計,A股震蕩上行行情仍有望延續。東方財富證券研究所副所長、首席策略官陳果認為,2026年中國資產重估邏輯將繼續演繹,內外資對權益市場的增配有望共振,國內居民權益類資產配置仍有廣闊提升空間,A股新高可期。
第二,寬基指數成為資金“壓艙石”,配置價值凸顯。
從資金流向來看,其尤其偏愛覆蓋滬深300、中證500等核心資產的寬基ETF。
從估值維度看,以滬深300、中證500為代表的寬基指數的估值水平經過持續調整已具備顯著吸引力,觸發了長期資金的系統性配置需求,資金此時進行“地毯式”布局,實質上是在以相對低的價格買入一籃子中國優質企業股權。從策略維度看,在宏觀復蘇與產業轉型期,投資者通過寬基指數一鍵配置各行業龍頭企業,無疑是既能規避風險,又能全面分享經濟復蘇與產業升級紅利的穩健策略。
第三,結構性機遇顯現,資金前瞻布局產業升級賽道。
“聰明錢”將當前的市場調整視為布局未來產業主線的黃金窗口。Wind資訊數據顯示,11月14日至21日,南方創業板人工智能ETF凈流入約22.95億元;華夏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凈流入約6.09億元。此次ETF資金有選擇地流向人工智能、機器人等特定科技賽道,為觀察市場下一階段的“進攻方向”提供了關鍵線索。
實際上,這一布局與券商2026年策略中“科技成長”這一關鍵詞高度契合。多家大型券商預判,AI技術正從“模型競爭”走向“應用為王”階段,2026年有望進入產業應用兌現階段。資金對AI、機器人ETF的青睞,正是對這一判斷的直接呼應。
此次千億元資金借道ETF逆勢布局,清晰傳遞出市場核心參與者在波動中的理性選擇與戰略眼光。無論是通過寬基ETF對整體市場的“壓艙石”式布局,還是借道行業ETF對科技主線的精準“蓄力”,都共同指向一個結論:市場短期調整并未動搖中長期資金對中國資產的信心,反而為其提供了優化持倉、播種未來的珍貴窗口。這不僅為市場參與者提供了重要的投資參考,也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穩定發展注入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