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長江邊的重慶市忠縣復興鎮鳳凰村。村黨支部書記、護鳥隊隊長李國華正手把手教一名新隊員給一只鷺鳥包扎傷口。不遠處,郁郁蔥蔥的竹林中,一群群鷺鳥或在枝頭翩躚起舞,或貼著水面輕盈飛行。
眼下正是鳳凰村最美的季節。高峽平湖的寬闊江面倒映著五彩的森林和連片的翠竹,這個毗鄰皇華島國家級濕地公園的村莊,宛如鑲嵌在巨幅油畫之中。聽到大家的連聲贊嘆,村民向生權和老伴笑瞇瞇地從緊挨著竹林的家中走出來:“我們鳳凰村‘沒有最美,只有更美’!”
向生權記得很清楚,第一批鷺鳥在2015年秋天來到鳳凰村。“白鷺剛來,村里就有了自發的護鳥隊。”向生權說。后來,蒼鷺、赤麻鴨,以及更多不知名的鳥兒也成群結隊飛來了。忠縣林業局和復興鎮在鳳凰村設立了鷺鳥棲息保護地,還成立了一支10多人的護鳥隊,隊員有村干部和退伍軍人,也有志愿者和普通村民。
“鳳凰村現在是20多種珍稀鳥類的重要棲息地,有的季節,多達10萬只鳥在這里聚集。”忠縣生態環境局負責人吳冬明說,“鷺鳥是‘環境檢測師’,對空氣質量和水質都非常敏感。鳳凰村能夠成為‘鷺鳥天堂’,是因為長江兩岸的生態越來越好了,水里的魚蝦越來越多了。”
據吳冬明介紹,長江重慶段水質已經連續多年保持在Ⅱ類標準,忠縣的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多年保持在345天以上,全縣濕地面積超過132平方公里,還在長江兩岸形成了20多萬畝的柑橘生態走廊,這些都為鳥類提供了理想的棲息環境。
“這些鳥兒長得漂漂亮亮,嘰嘰喳喳,又熱鬧又好看。誰想傷害它們,我們都不答應。”向生權說。有一次,村里有人辦喜事,放了很多鞭炮,鄉親們發現,第二天飛回來的鷺鳥明顯少了。隨即,鳳凰村召開村民大會制定了護鳥公約,在鳥類集中棲息的季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禁止在鳥類集中棲息區域修建房屋、砍伐林木、噴灑農藥。鳥兒特別多的時候,還會在一些水體補充魚蝦貝類。
如今的鳳凰村正在打造“百鳥朝鳳”鄉村旅游品牌,新建的觀鳥臺、親鳥廊道和鷺鳥保護站都即將完工,屆時還將組織攝影大賽、研學體驗等系列活動,通過“鷺鳥保護+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將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本報記者 張國圣 本報通訊員 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