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請推薦一本您的經典作品。”
“若要我薦書,《吶喊》可去尋來一讀……”
這一問一答,發生在北京城市圖書館元宇宙體驗館。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這里,讀者可以體驗沉浸式閱讀與知識社交新場景。
北京城市圖書館是首都圖書館一館三址之一。館里有名“特殊館員”——魯迅形象的數字人。回溯歷史,魯迅曾參與創辦首都圖書館的前身;如今,數字人“魯迅”又站在了圖書館變化的前沿。“我們通過AI數字人技術,打造數字人‘魯迅’,為讀者提供導覽服務,推薦館藏圖書、介紹北京美食及文旅景點。”元宇宙體驗館創制團隊創意總監、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教授費俊介紹。
在設計過程中,費俊團隊細細梳理魯迅的生平和相關文獻資料,努力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魯迅形象。
讓數字人更“鮮活”,最大的困難在于數據集的建設。費俊舉例:“為了貼合魯迅的語調,團隊將人物特性與時代背景結合起來進行塑造。”
除了數字人“魯迅”,費俊團隊還設計了數字人“圖圖”和“2122”,它們分別具有“孩子氣”和“未來感”的特點,通過大模型與讀者交流閱讀和生活中的各類話題,深受歡迎。自2023年底開館至今,數字人們與館內讀者進行過共計170余萬次語音對話。
“恐龍為什么會滅絕?”“秋天楓葉為什么會變紅?”7歲的小讀者王佳怡向數字人“2122”提出一連串問題。“數字人有趣又有‘料’,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王佳怡的媽媽說。
步入圖書館,仿佛步入一個“數字宇宙”。
手機掃碼進行身份認證,選擇服裝、配飾、背包等道具……很快,讀者就可以打造出自己的數字人形象。掃碼進入“思之域—公共元宇宙”,便可在少年兒童館、古籍文獻館、藝術文獻館與非遺文獻館(地方文獻館)進行數字游覽,既可以了解場館信息,也可以查看活動預告。
“你最近在看什么書?”“有一本新書給我帶來很大觸動”……輕觸手機屏幕,讀者之間以數字人為載體進行互動交流,線上線下貫通,閱讀社交融合。
不止于數字形象,未來,讀者還可以搭建自己想象的書房。“這一場景結合了虛擬現實技術,為讀者提供視覺、聽覺和觸覺的多感官交互體驗。用戶仿佛置身于一個平行宇宙之中,享受沉浸式閱讀。”費俊說,目前團隊正在開發線上版的元宇宙圖書館,用戶可以隨時訪問虛擬圖書館,徜徉知識的海洋。
“除了傳統的紙質書籍,我們希望給讀者營造一種充滿科技感的沉浸式閱讀空間,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和對知識探索的渴求。”首都圖書館副館長李念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