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晨霧繚繞的西磧山塢,八百年樹齡的“桂王”枝椏輕搖,竹竿敲擊的清脆聲響劃破寂靜?;ㄞr許志剛踮腳抬手,簌簌落下的桂花如碎金般墜入竹筐。這株見證元末明初“桂香漫江南”盛景的古桂樹,與村中千株百年桂樹一道,讓蘇州市吳中區光福鎮窯上村躋身“中國五大桂花產地”——1959年天安門城樓的國慶盆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綠化用桂,皆源于此。
“今年的窯上桂花,沒想到這么火!雖然寒意漸濃,周末仍有2萬人涌到村里來,最紅的是村里的蜜餞廠,火遍全網?!被ㄞr顧興泉一邊麻利地打花,一邊向記者細數今年的熱鬧?!案G上古桂”今年國慶在網絡總曝光量突破5000萬,三次登陸央視。
從鮮桂花價格暴跌、產業陷入困局,到借鑒杭州滿覺隴轉型經驗,探索出“桂枇間作護生態、全鏈開發創IP”的特色路徑,窯上村正以千年桂文化為根脈,書寫著傳統農業特色村的產業突圍答卷。
不能再走“賣樹賣花”老路
“蘇州最香的村子”,曾是窯上村最鮮明的標簽。全村2500畝桂林中,6萬株桂樹簇擁著1200余株百年古桂,其中53株樹齡超500年,800歲高齡的“桂王”更是江南桂文化的活化石。光福鎮種桂史可追溯至唐宋,明清時玄墓山“桂樹千株”的盛況被載入《光福鎮志》;相傳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曾將杭州桂樹種引入吳地,讓吳越桂文化從此“相守相望”;元代畫家倪瓚曾多次在窯上賞桂賦詩;民國時期蘇州就辟有公交車到窯上看桂花。如今的窯上村,還是吳中區8個特色產業村之一。
作為光福鎮桂花產量的“壓艙石”(占全鎮70%),窯上村桂花曾是村民眼中名副其實的“黃金花”?!笆昵磅r桂花18元一斤,我家兩株百年桂樹,每年光賣花就能掙兩萬多元,夠全家大半年開銷。”花農王福榮的記憶里,鼎盛時期的桂花季,外地客商的貨車排到村口,花農們凌晨打花、清晨交貨,忙得腳不沾地。
然而,盛景難續。某段時間鮮桂花收購價最低跌至2—3元/斤,連人工都不夠,成了窯上“傷心花”;成年景觀桂樹價格“腰斬”?!敖衲牾r桂花價格還是不高,最低4元/斤,平均8元/斤?!备G上村黨支部書記王益峰說,全村年產桂花25萬公斤,按現價計算總產值100多萬元,較2013年鼎盛時期縮水超七成。
郁達夫小說《遲桂花》描繪了杭州滿覺隴的晚桂盛開景象。對比三四百里之外的杭州滿覺隴,窯上村的困境更顯突出。同樣面臨鮮桂花價格下行,滿覺隴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跳出“賣原料”的局限,通過“農家茶樓+桂文化體驗”模式,將桂花轉化為“可品、可賞、可玩”的文旅資源,如今“滿隴桂雨”成為杭州秋季旅游黃金IP,單戶花農旺季月收入可達3萬—5萬元。
而窯上村長期停留在產業鏈最底端:70%的鮮桂花被外地客商低價收走,加工成香精香料后以數十倍價格出售;本地僅能做些糖桂花等低端加工,且受現代零食沖擊,黃天源等老字號的桂花原料用量每年縮減15%;更嚴峻的是,“打花”需凌晨開工,人力成本進一步擠壓微薄利潤。
“窯上村不能再走‘賣樹賣花’的老路,要學滿覺隴把桂花變成‘文旅 IP’,讓游客為‘桂香體驗’買單?!碧K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研究員袁衛明的話,點出了窯上村轉型的關鍵。事實上,窯上村的千年古桂群落是江南現存最集中的,且每株古桂都有“樹齡檔案”,這一獨特資源,為轉型埋下了伏筆。今年年初,某文化企業認養“桂王”,每年投入2萬元養護費,獲得“桂王專屬桂花產品開發權”,推出的“800年古桂限定糖桂花”每瓶售價198元,上線3分鐘即售罄,讓村民們第一次見識到“古桂IP”的商業價值。
桂花、枇杷間作增收
記者跟著花農王銀花上山采桂花,滿山的桂花樹、枇杷樹郁郁蔥蔥,花香撲鼻,林間山道落滿桂花?!拔覀兗以诠鸹溥吷戏N了枇杷樹,枇杷收入已超過全家農業收入的一半。”王銀花說。
“光福鎮自明代起就有‘桂下種果’的傳統,清代《吳門補乘》里就寫著‘光福山民于桂間種枇杷,春采枇杷夏收桂’?!惫飧f傸h委書記顧麗明介紹,窯上村結合自身古桂資源和枇杷產業基礎,探索出“桂枇間作”的特色路徑。
為實現兩種作物和諧共生,蘇州農科院專門為窯上村定制了矮化枇杷品種?!拌凌舜航Y果,桂花秋飄香,根系深淺不同,既不搶養分,又能保收入?!贝遛r技員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往年古桂林下閑置的土地,如今種上白沙枇杷,一畝地能多收200斤枇杷,再加上300斤桂花,試點農戶每畝增收超3000元?;ㄞr許建良今年將5畝普通桂林改種“桂枇間作”,他家的一株銀桂因間種枇杷獲得“生態補貼”,今年掛花量較去年增加20%,真正實現了“保護古桂即增收”。
“光有花還不夠,我們間種的白沙枇杷,最高賣到每斤四五十元,枇杷花也能熬枇杷膏賣,花農枇杷桂花間種,枇杷收入超過桂花。今年窯上桂花吸引了一波流量,有人氣,我們的桂花產業轉型才有出路。”王益峰說。
截至目前,窯上村“桂枇間作”面積已達300畝,涵蓋50株百年古桂,明年將擴至800畝,覆蓋全村三分之一的桂林?!肮痂灵g作是窯上村的創新實踐,既守住了古桂資源的生態本底,又破解了傳統種植的增收難題,為同類特色產業村保護提供了可復制的經驗。”袁衛明評價道。
產業鏈讓千年桂香成IP
“這瓶‘500年古桂糖桂花’,配著樹齡證書賣398元,今年就做了100瓶,剛上線就被搶光了。蜜餞廠還開放了古法腌桂參觀,推出桂花圍爐煮茶、桂花香囊制作等體驗項目?!痹诟G上花果蜜餞廠的老作坊里,84歲的老廠長王元伯介紹,這家始于1983年的老廠,在工業化生產沖擊下瀕臨倒閉,今年廠里訂單量增長150%,平江路12家老字號也主動上門訂貨。蜜餞廠產品今年成功打入上海一高端酒店,定制“古桂糖桂花”,用于中秋宴甜品制作,單批訂單金額達20萬元。
在傳統糖桂花之外,窯上村更注重產品創新與差異化競爭。聯合蘇州大學食品學院開發的“古桂枇杷果醬”,采用“80%枇杷果肉+20%古桂花瓣”的黃金比例,利用桂花天然抑菌成分不添加防腐劑,保質期達12個月,已入選“蘇州伴手禮”。今年國慶期間,這款果醬在桂花市集單日銷量突破500瓶,與滿覺隴“桂花龍井”形成差異化品類——滿覺隴以“茶飲”為主,窯上村以“果飲+果醬”為核心,避開同質化競爭。斷檔30年的“采花制茶”工藝也在當地茶廠重生,紅茶鮮葉窨制的桂花紅茶,每斤售價880元仍供不應求。
年輕創客的加入,讓“窯上桂香”與現代生活接軌。“95后”村民許曉婷從上海返鄉后,借鑒滿覺隴“網紅經濟”模式,與蘇州大學食品學院合作,用低溫凍干技術將桂花制成精粉。她研發的無糖桂花精粉,成為喜茶、奈雪的茶等網紅茶飲店的原料,單月銷量突破2萬瓶,讓千年桂香走進了年輕消費群體的生活。
農文旅融合,則是對滿覺隴“全域桂文化”的升級實踐。今年國慶中秋長假,光福鎮推出“桂香禪意徒步路線”,“桂王”曾為1959年國慶十周年獻禮,銅觀音寺古桂為明代高僧親手栽種,讓游客在賞桂途中感受千年文化底蘊。這場活動帶動周邊民宿入住率達95%。
今年開集的蘇州桂花市集,更讓“窯上桂香”走向全國。自9月27日開市以來,市集日均客流量超2萬人次,窯上村的糖桂花每天賣出上千瓶?!肮鸹▽>€”每天早晨從窯上村運送鮮切桂花和非遺手作,僅國慶假期就幫助村民增收超80萬元?!皾M覺隴的市集側重‘農家體驗’,我們則突出‘千年桂文化’,差異化競爭才能留住游客?!惫飧B糜喂靖苯浝碇熨t平說。
窯上村的轉型突圍,離不開政策的有力支撐。吳中區“古桂保護條款”對樹齡超100年的古桂,每株每年給予500元養護補貼;已有56戶農戶申請古桂養護補貼,30株瀕危古桂得到精準救治?!肮飧9鸹ā闭谏陥髧业乩順酥咀C明商標,特別規定“原料需來自光福鎮樹齡30年以上的桂樹”,并建立“從桂樹到產品”的全鏈條追溯體系,光福鎮還投入800萬元,升級改造窯上村至香雪海的旅游公路。這一系列舉措不僅守護了百年桂樹的根脈,更鋪就了一條通往鄉村振興的芬芳之路。